Copyright © 2025 - 吉莉數位遊牧中LUCKY NOMADS
[Digital Nomad#2-1] From "hand-in-hand homework” to flexible creation! Using project management thinking to improve digital nomadic efficiency: A learning journey of Google PM license "Foundations of Project Management" 📝

Hi!大家好,我是吉莉!
網站上線兩個月來,我發現學習和創作變得有些沉重,像是在完成「交差作業」。透過專案管理的思維,我開始調整自己的模式,讓學習和創作更有彈性。今天就來分享這段調整的過程,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把壓力轉換為動力!
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!
數位遊牧 2.0:網站上線後的專案管理挑戰與創作壓力
🗓 行程 | ⚠️ 挑戰 |
---|---|
📖 每月至少讀 2 本書 | ⏳手邊還有4本書沒看完 |
✍️ 每週發 2 篇文章,Q1 目標 24 篇 | 📉 實際只發出 2 篇閱讀心得 |
🧧處理新年相關事務約2週 | 🤦♀️忘記預先規劃在Q1行程中 |
計劃趕不上變化?數位遊牧者的靈活應變之道
我又再度落入樂觀偏誤的陷阱。網站上線的第一天,我開始用Miro做2025年的整年度規劃,分成Q1~Q4,共4個季度。在每一季,我定下了每週與每個月既定要達成的進度。
但是我完全沒有將處理新年所花費的時間列入風險管理中,於是新年前後,我整整落後進度2週。再加上上線後到年前這段時間,我開始出現沒有動力的拖延症狀,而且我愈是每天睡前用日誌盤點落後的進度,我愈感到焦慮。
數位遊牧心法:揭開拖延症的真相,找回創作節奏
突然發現自己好像誤將產值產量作為創造力。但其實發揮創意的工作,是一件極度需要組織力與專注力的高耗能事情。常常自己在寫完一篇文章後,都會冒出這個想法:「為什麼比寫程式還要難?」
我按照著在軟體產業訓練出來的時間管理,運用在自己身上,但意外發現,高效率的表現的確出現在網站正式上線前2個月。後期的這2個月,卻明顯感覺自己開始疲乏。
創作卡關?數位遊牧者的充電秘訣,休息是為了走更遠
「我變忙的時候,就會變笨。」
「想要有創意的人,就需要有時間無所事事。」
—— 作者/奧斯汀·克隆(Austin Kelon),《點子都是偷來的:10個沒人告訴過你的創意撇步》
剛好新年這段時間,讓我暫時脫離眼前的焦慮。與久違的大學同學相聚,聊天過程中,反思自己現階段該調整與學會去應變的部分。同學畢業後,一直從事著與創意相關的產業,獨自創業的過程,她保有著彈性的時間管理,這對於創意的工作而言,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而這也是讓她一直樂在其中的因素。
從我們的對話中,我體悟到的想法:「僵化的時間管理,會壓縮創意思考的空間。而創意是靠一連串過程累積而成,急不來的!」保有我工作經驗訓練出來的系統化思考,但也要有思考喘息的空間。
Google PM 證照初體驗:數位遊牧者的專案管理啟蒙之旅
在軟體科技業工作幾年後,我越來越發現專案管理的重要性,尤其是在以Scrum敏捷開發的團隊中合作時,能否在快速工作步調中,有效管理專案進度直接影響成果。
在影集《Silicon Valley》裡,Jared嘗試對整個團隊提出Scrum的概念,讓大家可以在專案管理模式下,更有效率的進行開發。
雖然我依靠過去的經驗處理問題,但我發現自己對專案管理的理解還不夠深入,這讓我對專案管理產生了好奇,決定報名 Google PM 證照,從第一課「Foundations of Project Management」開始學習,希望能把這門“玄學”變得更有系統,讓自己能更靈活應對各種挑戰。
專案管理入門指南:#1 Foundations of Project Management 深度解析
這堂課共分為4個單元:
- Embarking on a career in project management
- Becoming an effective project manager
- The project management life cycle and methodologies
-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culture

各單元內容:
- 影片(影片中也會隨機穿插小測驗。)
- 講義
- 課後隨堂小考(最多可以考3次,以最高分計算。80分以上,才算通過測驗。3次都沒過,要隔24小時後,才能重考。)
課程費用:
- 方案一:按照Coursera制定的費用。
- 方案二:訂閱Coursera,前七天免費試閱方案。
- 方案三:申請獎學金,最高可達75%學費減免,需要兩週左右of申請審核期,6課分成6次申請。
吉莉建議:如果使用方案二,你必須真得非常~非常~努力讀完整個課程(共有6大課,而且每課再畫分數個單元,各單元裡有大量的內容與測驗),並且要確保自己能趕在免費方案效期前,能如期拿到證書。
的確網路上有人分享用7天拼完這門課,雖然免費蠻吸引人的,但吉莉還是希望好好深入這門課程,選擇使用方案三,申請到75%的獎學金。畢竟時間都花了,那就專心學習吧!
專案管理 ≠ 軟體技術?Google PM 課程讓數位遊牧者看到更多可能
從調酒師到專案管理師:像數位遊牧者一樣適應變化
在第二單元:Becoming an effective project manager中,由Google員工分享經驗,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員工-Rachel,描述她由一位調酒師成為資深專案管理師的故事。她借助過去調酒師的工作經驗,讓她運用在專案管理的工作中。

Rachel述說一位調酒師告訴她的話:「酒吧是一個結合了桌子、椅子與啤酒的空間;如同會議室,一個結合了桌子與椅子的空間。人們走進酒吧就如同走進會議室,希望離開後,會有不一樣的感覺。」
“A bar was a room full of tables and chairs and some beer, and a meeting room was the same, a room full of tables and chairs. People come into a bar like they come into a meeting room wanting to leave feeling something else.”-a wise bartender/ the lower East side of N.Y.
而專案管理工作,其實就是需要持續的與客戶與團隊成員保持了解與溝通。而調酒師每天最核心的工作也是如此。了解顧客需求,提供服務。
專案管理的最佳詮釋:如果老師也在數位遊牧,他會怎麼做?
在Finding the perfect role裡提到,老師是大家最為熟知的專案管理師。

用專案管理角度分析老師的基本工作:
- 1.初始專案:承接課務、校內/外活動。
- 2.安排專案:按照每學期學校制定的方向,學齡與學習程度安排學生學習進度。
- 3.執行專案:了解學生個別狀況,並提供協助指導;保持與家長以及學校管理階層的溝通與進度一致性的聯繫。(協助團隊成員排除障礙,與專案關鍵關係人保持聯繫)。
- 4.結束專案:學期考試、活動結束後,表揚與鼓勵學生參與的成果,並記錄過程,與學生一起共同討論需要進步與做得好的部分。並也需要讓家長與學校管理階層了解學生的成果表現。
而老師的角色,需要以靈活的管理方式,來達到適時應變在核心工作之外,可能會出現既定專案行程安排之外的插曲。
破解迷思:數位遊牧者也能學好專案管理,不需要特定技術背景!
從以上這兩個例子,其實可以看出專案管理的生活化。在課程裡的講師,述說在Google裡,專案管理甚至是各部門都需要具備的一項技能。因為它不只是使用於特定領域或工作,更可以延伸至任何人的生活中。
有系統的管理我們的生活、財務,與工作。讓我們更能夠有效的了解風險,並即時做出適當的反應。專案管理其實早就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了,不只是工作上用得著,連家裡的一些小事也都能用這種思維來處理。
比方說,照顧家庭的家長,其實就像一個專案經理。他們得安排每個成員的時間、處理突發狀況,還要靈活應對每一天的變化,確保家庭這個「專案」順利運作。其實這些看似日常的管理,正是風險管理的一部分。
數位遊牧的進階修煉:變更管理與風險管理雙技能養成
經驗老到的專案管理師,最強的本事之一就是「見招拆招」,這正是**變更管理(Change Management)與風險管理(Risk Management)**的精髓。
風險管理,不是等問題發生才來救火,而是提前預測可能的坑,先準備好梯子。預測風險、列出備案,甚至連「萬一沒按計畫走」的 Plan B 也該有個 Plan C,這樣當變數出現時,才能從容應對,而不是手忙腳亂。
這讓吉莉想到,數位遊牧的生活不就是一場風險管理的實戰嗎?網路斷了、簽證有變、計劃趕不上變化……但只要有足夠的應變準備,變數反而能成為轉機,讓旅程變得更有趣!
專案管理 x 數位遊牧:如何用 PM 思維靈活調整學習與創作模式
數位遊牧的自我覺察指南:用日誌為自己設立心靈錨點
「什麼叫瘋子,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。Insanity: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. 」—— 物理學家/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
自我覺察這件事情很不容易,但使用具體的管理工具,來定期檢視自己的狀況時,就會很明顯看出差異。
吉莉在軟體業的經驗中,透過每日 standup meeting 習慣了彙報進度,這其實就像日誌紀錄。將任務細分後,任何狀況都能迅速反映在會議中,在敏捷開發的快速迭代節奏下,及時調整步伐。
在過去的日子裡,吉莉其實做不到連續每天做日誌紀錄。當我發現日誌都出現不固定的紀錄時,就是一個提醒自己的訊號:「一切都還好嗎?」
寫日誌,就是訓練自己專注於當下。當自己開始為了那些未完成的未來在焦慮時,日誌發揮了錨點的功能,穩定發散的思緒。
打破慣性!數位遊牧者的行動力提升術,讓大腦煥然一新
「只動腦的作品不會出色。觀賞一場偉大音樂家的演出,聆聽偉大領導人的演說。要想辦法把肢體帶進工作。」—— 作者/奧斯汀·克隆(Austin Kelon),《點子都是偷來的:10個沒人告訴過你的創意撇步》
在過去這2個月,吉莉發現自己只要坐在螢幕前面就開始無法集中精神。反而安排新年事務,如:製作蘋果派、大掃除、準備新年晚餐,雖然很累,但卻令我感到特別有動力。這讓吉莉意識到,過去長期與科技為伍的生活,大腦開始僵化而產生倦怠感。我需要的是調整一下做事的方式。

吉莉上課時改用手寫筆記,意外發現這讓自己更專注於內容。相比純粹看課程影片或用內建白板工具記錄,手寫的過程反而更有記憶點,也多了一種沉浸感。

吉莉結語|數位遊牧式的學習與創作,從專案管理的僵硬到靈活運用
吉莉以7天的時間上完 Foundations of Project Management 這門課,我對自己的經驗和正在努力的目標,有了更多信心。
過去,我總覺得專案管理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職務,因為業界的招聘條件幾乎都寫著:「需具備專案管理實務經驗」。這些條件讓我懷疑自己,難道沒有這張證照或正式的PM職稱,就不算擁有專案管理能力嗎?
但這堂課讓我意識到,其實我一直在實踐專案管理。過去的工作經驗、拆解任務、協調團隊、應對變化,這些都是專案管理的一部分。我們不該被既定標準框住,去質疑自己的努力,而是要持續學習、成長,找到適合自己的路。
數位遊牧的生活讓我更加確信——專案管理不只是職場技能,更是一種思維方式。它幫助我在變動中保持彈性,在目標與現實間找到平衡,而這正是我想持續探索的方向。
Extended reading:
- 【Digital Nomad#2-2】From "perfect plan" to pragmatic advancement! One-person team's project start-up and adjustment mentality: Study notes for Google PM license "Project Initiation: Starting a Successful Project"
- 【Digital Nomadic Time Management】Say goodbye to procrastination
- 【數位遊牧誌#1 】GA4 證照快速攻略
- 【Digital Nomadic Decision-making】如何用《進擊的行為科學》做出更好的生活決策
Lovely reader,
Do you have any other ideas?
You are welcome to leave a message to discuss with Gilly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