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Digital Nomad Entrepreneurship] Let creativity become income! 10 must-learn skills for "Ideas are about to Show Off"

Hi! Dear friend Gilly, how are you today?
今天是吉莉跟你分享《點子就要秀出來》這本書。
吉莉挑選了書中最有共鳴的6個創意展現技巧,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旅程帶來靈感!

數位遊牧中的創意展現:不必是天才,敢秀就對了!

找到眾才:數位遊牧中的無限創意源泉

作者Austin Kleon提出作為一個眾才,就是要能貢獻什麼:分享的點子、想法、開啟的對話。

創意展現,不只看結果:數位遊牧者的創作心法

作者Austin Kleon舉例Radiohead主唱Tom Yorke他最大的優勢是什麼,他回答:「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」

以上顛覆了吉莉許多的刻板想法。總是認為能展現自己的人,是精通某項領域的專家;或是活潑外向、外貌卓越,且能歌善舞的人。

相較於前後兩次架站,如果以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做評估,第一次架站的感覺是很清楚自己在做的事,網站花了一個月架設後,我很快知道要寫什麼題材,該怎麼企劃,但最後大概花了三個月做了五篇內容與人物專訪後,我發現製作內容的主題與方式似乎不是那麼適合我,即便我有想法,但卻漸漸失去繼續創作下去的熱情。

在這三個月中,我學到了,不忠於自己的作品,最後會與創作行漸遠,直到放棄。

反而經過一年的沉澱後,開始第二次架站,過程中還蠻常浮現的想法:「我到底在做什麼?」「把想法放在網路上?要確定誒!」,以為通常這樣自我懷疑後,我會在混屯中開始放棄。但這種該往何處去的未知狀態,卻意外的總是迸出很多點子,讓我繼續充實這個站的內容。

創意展現,不只看結果:數位遊牧者的創作心法

「很多人習慣只看工作的成果,他們看不到你為了產出成果經歷的工作另一面。」—— 美國流行樂天王/麥克·傑克森(Michael Jackson)

吉莉很喜歡看一些名人的傳記或是紀錄片,或者是克服先天障礙、生活在底層卻很認真在過生活的人的故事。那種可以了解別人努力背後付出的心路歷程感,與他們堅定的熱血精神,會激起我的共鳴。

因為在那些被媒體造神的名氣背後,他們也都是與你我一樣的凡人。
曾經是窩在車庫裡創業的沒沒無聞年輕人,他也不會知道有一天他們的作品徹底改變了人類世界,他們享受的是過程,克服當下的障礙,挑戰對自我的突破

每天一點點,創意積累成就大變化:數位遊牧生活的微小步伐

「一次過好一天。聽起來很簡單,實際上也很簡單,但不容易做到:需要異常恪守、嚴謹有序。」—— 英國喜劇演員/羅素·布蘭德(Russell Brand)

吉莉很佩服能固定,且高產出內容的創作者。「一點點」聽起來很簡單,但實踐起來真的很不容易。對讀者來說是「一點點」、「一分鐘」,但可能卻是創作者花大量時間閱讀、查找資料、觀察、反覆修正、製作篩選出來的精華。

數位遊牧者的“醃泡菜”測驗:給自己一些時間讓創意成熟

為了讀懂「那又怎樣?」測驗章節,吉莉從原文版《Show your work》再讀到中譯本《點子就要秀出來》,嘗試從不同翻譯中,找出作者的原意。領悟到作者是希望鼓勵大家創作時不要想太多,但分享是有限度的

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矛盾?

但作者想要進一步提醒創作者,網路世界畢竟是公開的,或許在分享網路上的創作之前,能夠把想法「醃泡菜」一天,又或許能有不同的想法。

逛街時,看到喜歡的東西,引起強烈的購物慾望,但理性地反問自己:「真的有必要嗎?」回去把購物慾望擱置個兩天,可能想法就跟當時不同了。

其實這個測驗不只是用在創作,也可以延伸到生活裡。在我們感性的時刻,也是需要輔助一些理性。

心靈博物館:數位遊牧生活中的創意寶庫

很喜歡作者在書中提到「心靈博物館」的概念。踏上數位遊牧生活,我們都需要為自己建立一座心靈博物館。能進入我們腦海裡的一切,遠比塞進行李箱的物品有價值。轉換生活環境的經驗,讓吉莉在打包行李的過程,體悟到「簡化」才是真正重要,以及如何快速應變生活上的改變。

那些走過的地方、說過話的人、碰到的各種經歷,會漸漸的形塑我們看待生活與世界的想法,也成為創作過程的品味。

數位遊牧者的能量管理:遠離創作吸血鬼,保持創意活力

「如果你跟某人相處一段時間後,發現自己疲累又空虛,那個人就是吸血鬼;如果跟某人相處一段時間後,你仍然充滿精力,那個人就不是吸血鬼。

不只適用於人身上,還能應用在生活中許多事情,例如工作、嗜好、地點等等。」——《點子就要秀出來》,作者Austin Kleon

我們都應該要學會對消耗自己能量的人、事、物,勇敢堅定的說「不」。可能是不好的飲食生活習慣、沒有成就感的工作、充滿疲憊感的關係、過不去的執念。

但有時候,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能結束。但我們必須漸進式練習斷開習慣養成的依賴感,就像小鳥在學飛一樣,一次又一次的摔倒與起飛,有一天就能展翅離開了。

停下來並非結束:數位遊牧者的創意循環與成長

作者在書中提到不同方式的離開。或許只是日常生活的通勤、運動、探索大自然。透過轉換環境,短暫離開家的心靈充電。也或許是生涯或職涯上的進步與轉換,在一段時間後,回頭重新開始

吉莉回想起與同事討論程式技術,同事說:「工作一陣子後,再回頭看這些程式技術的基礎,其實又會有一些不同的新想法。而且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體悟。」

吉莉自從開始內容創作,也深深體會,過去無論是在工作上的技能或是興趣、看過的書、學習的知識、走過的路、碰到的人,都在無形之中一點一滴的構成我現在創作的助力與靈感

原以為那些停擺的興趣,卻又在此刻,成為滋養我創作的靈魂。離開不是結束,下一個轉彎,遇見,又是另外一場旅程的開始。

Extended reading:

Lovely reader,
Do you have any other ideas?
You are welcome to leave a message to discuss with Gilly!

吉莉Lucky
Gilly Lucky
Articles: 21
en_USEN